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自身建设 干部人事 干部管理 人才教育 基层党建 党员管理 远程教育 调查研究
欢迎访问日博365网址

                           公告 | 本部 | 县直  

 

                                                                      班子建设 | 人事任免

                                                                             公务员管理 | 青年干部管理 | 干部监督 | 目标管理与考核

                                                                                                                      党管人才 | 干部教育

                                                                                                                                党员队伍建设 | 党建动态 | 组织建设

                                                                                                                                                             党管动态 | 党员风采 | 党务知识

                                                                                                                                                                                                 远教动态 | 教材超市

                                                                                                                                                                                          名人轶事 | 它山之石 | 信息调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信息调研

2006年汉寿县经济工作巡礼典型集锦--县直科局篇

时间:2007-03-02 08:28:55  来源:专辑   作者:佚名   点击: 

分享到:

    2006年工作巡礼之十五

    提高服务水平  争创一流业绩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6年,我局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总揽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劳动保障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年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大大超过年初既定目标,其中,年内实现新增就业人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和“4050”人员就业人数分别超过全年任务目标的16%、39%、456%、18%和23%;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险种扩面进一步增大,社保基金征缴创历史最好水平,养老金发放率100%,社保管理、服务工作综合排名全市第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804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社保补助资金2788万元,有力地减轻了县财政压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靠优化服务提升部门形象。首先,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本领。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窗口”和树立“岗位学习标兵”活动,编发《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汇编》和《劳动保障业务知识手册》,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厅举办的岗位资格考试,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坚持把“服务对象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真正让全局干部职工树立起“真心真意为民着想,诚心诚意为民解难,实心实意为民办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优质服务理念,激发他们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去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我们还在局服务大厅醒目位置摆放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公开承诺牌,公开了投诉举报电话,推行了标准化服务统一工作牌和职责牌,有效避免了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的发生。此外,在坚持按制度、按政策办事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着力倡导全局干部职工时刻保持一颗真心、诚心、热心、耐心、细心去面对所有来我局窗口办事的群众,真正树立起了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再次,关注群众疾苦,强化服务举措。针对我们劳动保障层面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群众排忧解难,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今年,我们先后争取到晚期血吸虫病职工提前退休政策,为150名身患晚期血吸虫疾病的困难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积极向上争取到“调待”资金1300多万元,为县财政减轻负担423万元,确保了全县10950名离退休职工待遇调整的及时兑现到位;积极建议县委、县政府把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金征缴工作纳入了县直单位重点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较好地保证了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个人参保金按时征缴到位。
    二、靠机制创新推进就业安置。采取多种途径积极推进就业安置工作,年内有11600人成功实现就业,其中安置“4050”人员就业980人。    一是靠强化培训引导就业。按照“就地培训、就地安置、随到随学、持证上岗”的原则,在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求职愿望的基础上,制定了定单培训计划。全年完成就业培训11388人,其中,再就业培训1683人,企业职工在职培训348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226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964人,创业培训通过国家技能鉴定1044人次,颁证人数801人。通过培训,全年共安置就业人员10250人。二是靠优惠政策鼓励就业。积极与县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多次深入到下岗失业人员开办的经营网点开展税费减免、财政资金使用等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全年为下岗失业人员核发《再就业优惠证》1025本,为81名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小额贷款130万元。三是靠搭建平台促进就业。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太子庙示范片推行了“厂村共建”培训模式,有力地推进了片内富余劳动力转移。今年9月,根据“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指导思想,在太子庙火车站广场举办的“关注农村、情系农民”专场劳务招聘会上,进场招聘的40余家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839个,在参加应聘的3100多位农村劳动力中,有856人当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四是靠帮扶帮带扩大就业。依托社区就业这一载体,广泛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切实摸准了“双失业双下岗家庭”和“4050”人员底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实施走访辖区单位找岗位、举办就业招聘活动引岗位、发展服务实体创岗位和上门服务送岗位等举措,使县内66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也实实在在涌现出了一批社区就业典型。原县棉纺厂下岗职工李红杰,在就业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先后开办起“一元擦鞋店”和“李红杰美鞋服务公司”,目前,李红杰已在全市开办起分店27家,安置“4050”人员就业80多人,李红杰本人也相继被市妇联援予“巾帼创业标兵”,被市、县政府援予“下岗再就业先进个人”等称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其进行全面采访,并于2007年元月5日对她成功创业的事迹作了典型报道。
    三、靠有序推进夯实保障基础。通过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年各项工作呈现出喜人局面。企业社保在完善激励机制、协调部门关系、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征缴举措,全年新增参保人员3552人,基金征缴额再创新高,达2970万元。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788万元,确保为11321名离退休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7320万元,大大减轻了县财政负担;医疗保险立足于服务基层单位和改制企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参保单位129个,新增参保人员5373人,参保总人数达到26954人;工伤保险在热心服务企业、致力于为企业排忧解难中平稳推进,全县期末参保人数10096人,处理工伤事故431起,落实支付医疗费伤亡补助金90.78万元,大大缓解了企业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管理更加规范,参保单位、参保人数和保险金收(征)缴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靠文明监察维护合法权益。一方面,维权力度明显加大。坚持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摆在首要位置,积极会同县总工会全力推进“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全年共受理投诉举报15起,监督检查用人单位211家,涉及人数19818人,为193人追回欠薪38万元,督促用人单位征缴保险费168万元,建筑行业预存农民工工资27.5万元。同时,通过组建县“劳动保障维权协会”,共吸收会员单位81个,筹集会费10.38万元,确保了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劳动仲裁效率提高。根据省市开展“劳动合同年”活动要求,我们围绕提高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定率和鉴证率,在用工单位中全面建立和推进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同时,通过创新调解工作方法,注重调解工作实效,全年共立案办结劳动争议案件24起,案外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5起,消除了大量争议隐患,较好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2006年工作巡礼之十六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品牌国税
    县国税局

    今年以来,我局紧扣“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品牌国税”这一主题,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征管工作取得了骄人业绩。全年累计入库国税7473.79万元,比上年增加893.42万元,增长13.58%,数据质量继续保持“零差错”,当年征税成功实现“零新欠”,优化经济环境测评连续三年名列全县第一,相继获得了“省文明单位”、“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等6项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依法行政,履行国税职能。一是心系大局保目标。2006年,县政府上调国税入库计划940万元,增幅达19.4%。面对上调后的目标任务和强大的征收压力,局党组“一班人”始终以大局为重,及时分解入库任务,切实强化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从局领导到征管员都坚持亲力亲为,勤征勤管,较好地做到了“应收尽收、无税禁收”,成功实现了“零新欠”的目标,受到省局的通报表彰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完善机制抓征管。我们从宏观税负分析入手,认真分析和找准了近几年上半年税负偏低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特殊因素和征管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纺织、关联企业、砖瓦建材、商业等行业,分别制定了“以销定产、以产定耗、以耗定税(抵扣)”、价格控管、“以耗定产(值)、以产定税”等征管办法,并建立了评估分析模型,有效完善了税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全年共评估纳税人386户,约谈纳税人197户,查补入库税款731万元,全县整体税负同比提高0.06%,有效弥补了收入的巨大缺口。此外,认真开展了以超级市场零售、房地产及建筑安装、金融保险和邮电通信业为重点的税收专项检查,共查处纳税人41户,查补入库税款684.8万元,罚款10万元,收取滞纳金2.3万元,有效维护了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以人为本搞服务。一方面,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执法监督,率先在全市国税系统推行了执法考核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税务干部在征管工作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在推行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八个最”的服务举措,真心实意为纳税人服好务。特别是为加强税法宣传和征纳双方的沟通交流,2006年8月,我局召开了30家规模企业法人代表及财务负责人参加的税企恳谈会,通过税企双方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扩大了税法知识的普及辐射面,有效提升了国税工作的公众认知度,促进了税收工作由“监督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征纳环境。
    二、实施精细管理,打造征管品牌。一是细化税管员工作职责。狠抓了税管员制度的落实,修订了征管质量和执法质量考核办法,量化了考核指标,有效解决了征管工作中“由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靠制度的力量拓展了税管员征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优化各税种的精细化管理。在增值税管理方面,将141户一般纳税人分6类进行管理,并成立2个工作组进行交叉检查,互相监督。同时,切实加强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先后对186户次企业进行评估,责令企业转出进项税额102万元。着力打造城区小规模纳税人征管“样板街”,按照综合征管软件的要求,从税务登记办理到征管资料的“一户式”归档管理,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积极做好定位定税系统推广运用和税务登记证的换发工作,全县共换发税务登记证1094户,换证率达100%。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加强金融机构、教育系统和国税机关相关人员的辅导培训,构筑规范的“三专”管理运行机制,严格岗责考核,改进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今年我局共入库个人利息所得税751.92万元,超收近90万元。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征管和税收票证管理的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一户式档案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也位居省市前列。
    三、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一是引导干部知荣辱。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将干部学习纳入岗责体系考评内容,开辟了学习宣传专栏,开展了“学党章、知荣辱”的演讲比赛和征文等活动,在局机关院落的醒目位置建立了“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市民八不准”等标示牌,时时处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活化机制促廉政。明晰了“两权”监督工作环节,建立了税检双方共同预防职务犯罪的联系机制,开展了“办一块宣传栏、上一堂廉政课、读一本廉政书、办一个廉政网、举办一场廉政演讲赛”的“七个一”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了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今年6月份,我局还与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和县电视台共同举办了“国税杯”廉政演讲赛,既学习了党纪条规,又宣传了正反典型,为打造一支廉洁高效、富有战斗力的国税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争先创优建文明。广泛开展了以争创“先进党员”、“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优秀国税工作者”等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今年“八一”前夕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深入开展“冬衣暖人心”、捐资助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活动,帮助部分弱势群体和联系点村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省市局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06年工作巡礼之十七

    立足人才强县  抓好人才开发
    县人事局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人才强县”的战略部署,大力抓好人才资源开发,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县人才总量已达到238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200多人,农村实用人才2180多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才6700多人,人才总数比上年净增1800多人。今年,全县共培养党政后备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熟练技工1150人,通过考评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人,培训党政人才1000多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9000多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57名,其中博士5人,硕士6人,外国专家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4人。全年申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7项,承担市级科技攻关项目5项,申请专利51项,申报省级“双高”技术企业3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建立领导机构,统筹人才工作。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区均明确“一把手”为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去年来,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联动,共同组织开展人才培养主体活动,为行业部门和企业送政策、送信息,搞好上门服务。如与县农办、县农业局联合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评定县乡农村实用人才及培训示范基地;与县工业局、县商务局、县总工会联合开展企业人才摸底调查,举办技能比武活动,申报技术项目;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下,与县直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优秀人才认定工作,重点评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企业家、产业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由于部门联动形成了工作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环境,打造创业平台。一是优化舆论环境。我们依托县电视台、县人事人才信息网站等媒体,开辟了“龙阳采风”、“乡土人才”、“致富典型”等人才专栏,大力宣传全县的人才开发政策和作法,积极推介人才中的先进典型,并组织专家到青岛、大连等地学习考察,适时开展专家慰问活动,努力营造了重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二是优化政策环境。起草并报经县委、县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人才强县工作的实施意见》、《汉寿县人才引进工作办法》等10多个人才工作文件,为全县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依据。我们成立了县专家服务中心,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及时收集专家意见建议,为专家排忧解难。三是优化创业环境。立足于创建工业园区,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县规模企业达30多家,年创利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0多家,形成了以县城区、太子庙、蒋家嘴为中心的工业黄金三角。在传统的养殖、种植业方面,我县有上百万亩的芦苇、60多万亩杨树、20多万亩花卉苗木、10多万亩蜜本南瓜、10多万亩珍珠养殖……如此广阔的创业天地和巨大的施才空间,无疑对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坚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人事代理服务、人才招聘服务,向社会广泛宣传我县的创业优势,吸引了大量人才来汉创业。
    三、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潜力。一方面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人才的培养上,创新了“竞赛”+“评选”+“认定”的培育机制。每年我们都组织开展全县性的知识竞赛、知识讲座和论文评选活动,在多领域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有突出贡献专家的选拔工作,定期组织“优秀企业家”、“十佳总经理”、“十佳营销团队”、“十佳标杆企业”等评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对人才的认定及职称评审等工作,不断壮大了人才队伍,提升了人才素质。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上,创新了“技术”+“协会”+“订单培养”的培育机制。在全县农经系统建立健全了业绩与工资挂钩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承包。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营销大户,在全县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以协会激活农村各类人才,逐步建立起依托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种子服务、产中技术服务、产后销售服务的全程式产业化服务机制。加强培训阵地建设,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采取校企“联姻”和“订单式”培训的办法,积极与那些用工量大、效益好、信誉度高的企业签订委托培训协议,及时为企业定向培训和输送一批急需的一线工人。另一方面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起草并报经县委、县政府颁布实施了《人才引进工作办法》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优秀人才、引进人才的经济待遇、奖励和其他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落实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开展了相关的认定工作,经县委人才办审定后,及时发放了人才的各项奖励待遇。近两年累计发放人才奖励待遇经费38万多元,其中艾明等8人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津贴,朱能国等3人享受新增税收奖励,梁文华等4人分别享受研发成果转化奖励3万元,还有40多人享受到1000元-5000元不等的奖励。
 

    2006年工作巡礼之十八

    抓好项目开发  扩大争资成效
    县发改局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项目立县”主战略,紧跟国家政策走向,加大项目开发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取得了良好效果。2006年,全县共争取上级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加7500万元,增长24.2%,争资工作成效居全市各区县(市)前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搞开发,抓紧编制储备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全县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编制筛选优势项目。一方面,认真搞好项目开发。主要围绕三个层次开发项目。一是围绕基础设施开发项目。重点围绕交通、城建、水利等方面开发了S205沅水大桥、S205汉太路改造升级、汉南路建设等30多个项目。二是围绕优势资源开发项目。重点围绕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相继开发了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鹿溪生态旅游、蔬菜加工和含钾板岩等40多个项目。在基础产业方面,相继开发了汉寿经济开发区鞋业产业园、蒋家嘴苎麻纺织工业园、黑杨产业开发和珍珠繁养加工等项目。三是围绕社会事业开发项目。根据国家投资走向,重点抓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公检法司基建、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县一职中实训楼建设等项目。一年来,我们共开发农业项目13个、工业项目1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社会事业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65亿元。另一方面,积极建好项目库。始终坚持“紧跟政策、适度超前,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效益优先、技术进步,配套齐备、环境保护”的原则,从源头上保证项目入库质量;明确了项目类别,分别按投资主体、产业类别将项目分为政府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传统产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了评价体系,对入库项目从开始谋划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从定量、定性的角度确定项目的质量,进而有的放矢推介项目。通过狠抓各类项目的编制工作,目前我县项目库已有入库项目近300个,项目总投资额近150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5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10个。
    二、紧盯政策攻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支农政策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向上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投资,集中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一是积极应对政策争资。抢抓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良好机遇,紧贴国家投资政策,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如在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后,我们与县交通部门一道,迅速对全县道路现状开展调研,在第一时间内编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向上申报公路建设项目蠃得了主动权。二是强力组织攻关争资。项目向上申报后,我们没有坐等审批,而是主动出击多方协调,或积极赴省进京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或盛情邀请上级领导来汉寿视察、调研,以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在投入上多向汉寿倾斜,确保了沅水大桥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以工代赈和退耕还林还草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报批与实施。同时,我们还充分借助汉寿籍在外人士的广泛人际关系和影响力,请他们为家乡建设献策出力。如今年初,在S205汉太路升级改造项目因故未能如期纳入全省“十一五”规划笼子的情况下,我们立即向县主要领导请示,在最短的时间内多次找省发改委、交通厅主要领导汇报,最终将该项目挤进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笼子。三是形成工作合力争资。在项目争取上,我们积极与县内其他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强大的争资合力。如汉寿沅水大桥、S205汉太路升级改造等项目从立项到报批,自始至终都凝聚了相关县直兄弟单位同志的智慧和汗水。
    三、围绕实效强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一是加强调度。在项目建设上,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每个项目都明确了一名联点县级领导,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调度,较好地协调解决了部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我们要求各项目责任单位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分管负责人和专职联络员,随时向联点县级领导和县重点办上报未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度和开工项目的投资进度等项目进展情况。二是优化环境。凡属重点建设项目的审批,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一律简化手续,实行“一站式”审批、“一费制”收费,尽可能地为项目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切实做好项目前期的征地拆迁、“三通一平”等工作,坚决打击和惩处阻工扰工等不法行为,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健全制度。其一是规范招投标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从招标、设计、施工到设备材料采购都做到了公开、公正;其二是完善项目法人制,对投资项目组建项目法人,切实担负起了项目的策划、筹资、建设和经营等职责;其三是严格监督制约机制,对重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工作巡礼之十九

    加强监督执法  确保健康安全
    县卫生监督所

    2006年,我们县卫生监督所始终围绕“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一目标,坚持走监督执法与宣传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未发生一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和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目标考核综合排名居全市卫生监督系统第二位,被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等六家单位联合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医卫集体”光荣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夯实工作基础,营造良好环境。我县现有公共卫生管理相对人3000多户,医疗卫生机构850余家,由于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比较欠缺,法律观念较为淡薄,服务意识不是很强,存在不少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隐患。为此,我们坚持从人员培训、制度创新、责任落实和舆论宣传等基础工作抓起,切实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公共卫生安全、服从主管机关监管的良好环境。一是以培训促提高。按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先后投入经费4万多元,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编印培训资料近10万字,培训各类人员552人,其中个体诊所执业人员376人、有关企业管理人员45人、乡镇卫生监督员58人、学校后勤管理人员73人。通过培训,大家的卫生意识和法律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二是以创新促监管。要求3000多户管理相对人实行制度上墙和设立举报电话牌,全年受理群众举报87起,均一一进行了查处和回复。通过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切实改变了管理相对人种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有效推动了卫生监督工作由被动监管向自律遵守转变,由单一监督向多元监督转变。三是以明责促落实。与400多家公共卫生单位签定了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管理相对人的责任和义务。如我县农村学校食堂,过去食品安全隐患较多,2006年通过采取培训、签定责任状和量化分级评审等措施,相关单位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全县50%以上的单位食堂实现了改造升级,涌现了朱家铺中学、毛家滩中学、酉港中学等一批A级典型示范性农村学生食堂。四是以宣传促转变。我们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县行政执法年和《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11周年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先后3次设立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台,悬挂横幅40多条,发放资料3万多份,出动卫生宣传车50余台次,县电视台宣传卫生监督工作20余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促使管理相对人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整改,全县非法行医明显减少,医疗市场日趋规范,南岳路、夜市城等区域的食品卫生秩序明显好转。
    二、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整治力度。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的监督执法。一是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大力开展食品和化妆品卫生专项整治,全面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一年来,除对已获得食品卫生信誉等级评定的41家单位进行复评和按频次监管外,还对乡镇学校、移动公司等36家单位100平方米以上的食堂进行量化分级评定,使全县获得食品卫生量化分级信誉等级评定的单位达到77家,其中A级单位15家,B级单位56家,C级单位6家。对100平方米以下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学校食堂也进行了量化测评,及时指出问题,督促帮助整改。这一成功经验得到了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市推广。据统计,2006年我所共监督食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等社会公共卫生单位5384余户次,制作监督文书1438份,下达整改意见书324份,下达处罚通知书71份,没收和销毁过期变质食品3160余公斤,移送公安机关3户,拘留1人,确保了全县公共卫生安全。二是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先后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860人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800多家,下达整改意见书356份,查处违法案件127起,取缔无证无照非法诊所21家,没收非法行医药品及医疗器械48件,折合人民币18900元,极大地震慑了违法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了全县的医疗服务市场。三是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组织全所监督员学习了新《传染病防治法》,组织开展了对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及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同时对县直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置情况和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及采供血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通过上述措施,我县医源性感染和院感明显下降,传染病发生率由2005年的138/10万下降到2006年的89/10万,在人大执法检查中受到市人大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履行监督职能,创建卫生县城。依据《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大对餐饮业、美容美发业和公共娱乐休闲业等“五小店”的整治力度,是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卫”工作的一大难点。为此,我们结合自身职能,千方百计化难点、解难题,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创卫”工作。一方面严把卫生许可关。对卫生许可证的颁发,严格坚持卫生科初审、分管领导审核和所委会集体终审制度,通过层层把关,确保了许可一家合格一家。另一方面创建样板区域。抽调15名监督员,对城乡结合部和小街小巷等区域的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这些区域的卫生秩序大为改观,即使是小街小巷内的“五小店”也“三证”齐全,“三防”设施基本齐备,为我县顺利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调研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

    推进工业强县  壮大工业经济
    县工业发展局

    今年来,我局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品牌兴县”主战略,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第一要务,为全县工业谋大事,为工业企业办实事,为优化环境解难事,对全县工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全县工业和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8%和27.1%,全县工业完成总投入4.8亿元,增长128%,规模工业纳税5200万元,同比增长15.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聚合力,做强支柱产业。为了构建汉寿经济开发区、蒋家嘴和龙阳工业小区三大块状经济和以棉麻产业为主导的六大产业集群,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从三个方面着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一是促重点。在县工业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蒋家嘴纺织工业重镇的基本设想,对棉麻加工产业群建设的区域、规模和重点项目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聘请省轻工设计院的专家对我县发展蒋家嘴纺织工业重镇进行了考察论证,精心设计了棉麻产业发展的初步规划,为棉麻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二是强核心。按照“扶大扶强、保优限劣”的要求,我们与县经济开发区和蒋家嘴镇、龙阳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精心做好棉麻、医药、化工和机械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与项目开发工作,真正做到了“好企业优先保,好项目优先进,劣势项目不入门”,促进了康普制药、广源麻业、天耀纸业、国珍木业等一批产业“排头兵”的快速成长和金江水泥、桃花源动力机械、圣鸿血液、金能科技、黄贡米业等一大批好项目的顺利引进和建设。三是筑平台。我们充分发挥县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指导和协调县直22个涉工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了融资联合、财政扶持、税费优待、综合服务、人才培训、信用促进、环境改善和权益保障等专项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全县新增贷款1亿多元,为企业减负150多万元,全程代理项目60多个,申报注册商标20多个,举办了一次100多人参加的企业管理高层人员培训班,建立了为企业免费服务的代办中心,有效促进了棉麻加工、医药化工、杨木加工和机械铸造等支柱产业的扩规增量和提质提速。
    二、扩张力,服务重大项目。一是做大“标志型”企业。重点扶持广源麻业在经济开发区建立投资达5亿元的苎麻纺织产业园项目,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坚持坐镇指挥,现场指导协调,从项目调研、审查、报批到征地拆迁,实行全方位服务,确保了12万锭棉麻纺织项目的顺利开工。二是扶持“标志型”项目。去年全县新开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个,我局负责跟踪服务的有3个。为此,我们派出4名党组成员开展专职服务,一方面协调宝龙公司二期工程征地,确保二期工程于今年上半年如期开工;另一方面为桃花源动力机械二期工程、金江水泥项目和中建钢结构项目搞好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理顺各种关系,使金江水泥项目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同时消除了中建钢结构项目拆迁工作中的各种阻力,确保了该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三是督促“标志型”技改。建立了全县62个技改项目台账,并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分解了服务责任,加强了跟踪调度,严格了工作考核,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启动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9个,完成投资2.5亿元,使康普制药三期工程、广源麻业10000锭棉纺工程、泰鑫麻业10000锭麻纺、煤机公司扩产15万根液压支柱、泰顺冷冻年产400吨扩建、银阳纺织400台剑杆织机和裕丰公司新增200万件紧固件等一批标志性技改项目如期竣工投产。
    三、强动力,增强发展后劲。首先,抓健康发展。指导广源麻业、紫阳麻业和鑫源纺织等苎麻加工骨干企业制定了新上环保设施的规划,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目前广源麻业已报可研报告,其它两家正在筹划前期工作;煤机公司镀铜车间现已整体转移,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水污染。对蒋家嘴工业小区外的精麻加工企业采取“禁进、压缩、自然淘汰”的办法,防止新的污染发生。同时,在县政府分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聘请省里专家,就蒋家嘴工业小区工业污水治理问题,进行了调研论证,提出了“集中规划、分段实施、限期达标”的基本方案,待进一步论证成熟后即可实施。其次,抓外向发展。通过深入调查,逐户落实创牌计划,并与工商、技监和品牌办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为5家企业申报了省级名牌产品,为所有年产值1000万元的企业申报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我们的努力下,2006年新创湖南名牌产品2个(“康普”牌肝炎灵、“桃花源”牌柴油机),湖南省著名商标2个(银阳纺织的“银阳”牌棉纱、文美特种涂料公司的“文美”牌涂料),9家企业正式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5家企业申报的注册商标已被公示,待正式公布。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外向发展的能力。再次是抓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把企业人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在加强培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同时,与组织、人事和劳动等部门一道,积极展开企业用人需求调查,建立了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机制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一

    转变粮政职能  搞活粮食企业
    县粮食局

    2006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转变粮政职能,努力搞活粮食企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年完成粮食购销总量3.36亿斤,同比增长63%;引进规模工业企业1个,实际到资1400万元,同比增长56%;争取上级投资1434万元;成功争取到5000吨省级储备粮落户我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履行粮政职能,抓好托市收购。今年是我县粮食再获丰收的一年,全县有4亿斤商品粮上市,为解决广大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我们认真贯彻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启动托市粮收购,着力抓好“四个到位”。一是宣传发动到位。在今年6月份集中开展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月中,出动宣传车80多台次,悬挂横幅百余条,张贴标语4000多条,印发宣传资料2万多份,并对今年粮食收购价格、质量标准和托市点库等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滚动播放,为全县粮食收购工作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同时,对县内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75家企业业主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业务培训,下发培训资料和《条例》宣传光碟近300份(套)。在7月24日全省启动粮食托市收购的当天,局长戴真武在县电视台对全县粮农朋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电视讲话,向全县粮农公布了县内22个托市收购网点,并作出了相应承诺,深受广大粮农的欢迎。二是网点布局到位。多次向省粮食局、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和中储粮常德直属库汇报,申请增加托市收购网点,最终落实托市网点22个,比上年增加12个,基本满足了全县粮农售粮的需要。三是仓容准备到位。督促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和改制粮食企业认真做好仓库维修、空仓消毒等前期准备工作,备足仓容3亿斤。同时,多方筹资80多万元,新增地磅14处,备齐风车200台、净量机62台、桥板207块、校正秤只167台、水份测量仪120台,为做好收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资金筹集到位。积极与省、市、县农业发展银行衔接,为22个托市收购网点提前准备收购资金2000万元,避免了因收购资金不到位而向粮农打“白条”现象的发生。此外,主动联合工商、质监和物价等部门,切实加大粮食市场监管力度,重拳打击不法行为,为全县粮食收购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今年早稻上市后,全县22个托市收购网点共收粮1.8亿斤,同比增加1.1亿多斤,入库500万斤以上网点的有15个,其中2000万斤以上的2个,1000万斤以上的4个,500万斤以上的9个。我县粮食收购进度之快、数量之大、质量之好,受到了专程来我县视察粮食收购工作的省粮食局局长王柏林、市委书记武吉海等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盘活闲置资产,拓展发展空间。我县粮食系统原有企业30多家、员工2600多名,长期以来靠政策性经营补贴生存,每年还要给国家造成8000多万元的亏损挂帐。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积极顺应粮食系统改革浪潮,大力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运作,将30多家原国有粮食企业全部改制成股份制公司,这些企业在告别财政补贴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闲置资产。为此,我局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积极引导全行业盘活闲置资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形成粮食系统新的经济增长点。原蒋家嘴粮库曾是我县粮食系统的主要储藏集散地,陈粮处理后,一度有闲置仓库26栋。通过招商引资,前两年先后有9栋仓库被来自江西和株洲的两家客商租赁并投资办起了纺织厂。今年2月,我们组织该企业依托现存的闲置仓库,从益阳引进投资1400万元、年产纯麻纱15000吨的“泰鑫麻业”项目,并于5月份正式投产,当年吸纳粮食系统下岗人员和社会失业人员530人,生产各类麻纺织品7000多吨,创产值2800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在“泰鑫麻业”的带动下,今年又有“龙兴冷冻有限公司”、“晨颖工艺厂”和“洞庭红菱食品”等一批投资过百万元的项目在我县粮食系统相继落户。
    三、争取上级投资,增强发展后劲。我们结合粮食部门职能和发展方向,认真研究国家粮改政策,精心编制争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推动了全县粮食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做强了行业龙头企业。今年,我们投入200多万元重新启动了“金牛米业”公司,并将公司从太子庙镇搬迁到周文庙乡,在短时间内打出了“金牛米业”系列品牌,其中“龙阳春”、“古索香”两大系列6个品牌已通过国家认证注册,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并参加了今年10月份在郑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粮油精品交易展示会”。同时,我们又为其向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和省农发行申请贴息贷款800万元,用于扩建5万吨精米加工技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初步纳入省财政厅投资计划。二是做大了国有控股企业。今年初,我们抓住上级调整省级储备粮的机遇,一方面积极筹资,组建了“湖南省汉寿县粮食储备库(周文庙)”,为申报省级储备粮资格搭建好平台;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多次找省财政厅和省粮食局等部门汇报,经过轮番竞价后,成功竞到5000吨省级储备粮落户我县,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02万元。三是做活了托市收购网点。今年,我们争取到托市收购网点22个,占全市66个托市点的30%,托市收购点比全市粮食产量最多的鼎城区多8个,比桃源县多11个。全县22个托市点共争取到省财政厅无偿投资仓库维修费145万元,占全市的一半。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二

    服务“三农”工作  促进协调发展
    县农村办

    今年以来,我办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三农”谋发展为第一要务,把推进产业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办的中心工作来抓,为赢得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较好开局作出了积极努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抓特色入手,发展新农业。根据年初县农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加速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纯收入”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今年,我们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头戏来抓,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突出特色板块,扩张优势产业,把规模化生产作为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来抓。立足“四乡”特色,突出“六大产业”,发展“一乡一品”,全县建成了60万亩杨树、13万亩珍珠、15万亩苎麻、20万亩蔬菜、3万亩花卉和8万头牛羊养殖基地,这些基地建成,为全县新增农业产值近亿元,农民可年增收入近100元。通过引导基地向优势产区集中,全县已初步形成了10万亩湖洲黑杨林带、沅南垸和西湖垸两大珍珠养殖板块、军蒋公路沿线和西湖垸苎麻生产“一条走廊、两大板块”、城郊万亩无公害蔬菜板块、沿319国道万亩花卉苗木“走廊”,环西洞庭湖万头滨湖水牛养殖带和聂家桥乡千头奶牛养殖场等一批具有汉寿特色的产业板块,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二是突出特色基地,开发新型产业,把精细化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来抓。目前,我办及农口各科局已在县内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50多个,基地面积近万亩,仅此一项,全县可新增年产值近亿元,农民人均可年增收入近100元。特别是朱家铺的1200亩花卉苗木园、大南湖的280亩中秋脆枣园、龙阳镇的220亩新丰葡萄园、月明潭的300亩有机蔬菜园等一批“千元山丘”、“万元田亩”的特色农业基地,为全县开发新型产业提供了示范样板,使精细化农业开始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三是突出特色加工,发展龙头企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来抓。突出发展以苎麻、杨树、珍珠、蔬菜和水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龙头企业群,年内,全县已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5家,新增8家;其中省、市、县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新增5家;新增加工产值2亿多元,达到16亿元。仅加工增值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可年增收入近100元。特别是随着周文庙乡陈军堤村的珍珠加工“一条街”、军山铺镇七星桥村的竹木加工“一条街”、蒋家嘴镇紫阳冲村的苎麻加工“一条街”等产业化亮点的日益增多,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二、从抓教育入手,培育新农民。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项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新途径,以农民教育为着力点,始终把“培育新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为全县培育了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一是开展了科技培训行动,培育了一批新的农业大户。由县农教办牵头组织农口科局专家组成“科技培训讲师团”,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巡回科技培训活动,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50多场,培训农民1.8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多份。特别是在对全县14个市级示范村全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对口办班,培训农民6000多人,使示范村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面达到了90%,并重点培育出了一批新型产业的精细化生产能手和科学种养大户,为开发新型产业和发展高效农业注入了新的原动力。目前全县已拥有达到市定标准的各类农村经济大户1734户,其中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大户201户,今年分别新增160户、28户。二是开展了人才培训行动,培养了一批新的农村干部。以县农广校为依托,整合农口科局业务股站和各类职业学校的培训资源,面向农村基层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通过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百万中专生计划”,使县内34个市、县示范村都至少有一名40岁以下的村干部或后备力量进入了大中专学历教育,较好地改变了村干部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新型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三是开展了转移培训行动,培训了一批新的“农民工人”。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转移农民富农民”的基本思路,我们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落实增收目标的重大举措,摸索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模式,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的空间。首先是“集中办班”模式。由县农教办牵头,结合“阳光工程”和各类职业技术教育,集中办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年共开办各类中短期培训班58个,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3300多名。其次是“厂村共建”模式。借助新农村建设“厂村共建”的契机,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利用村远教网,将农村劳动力结构分布情况输入电脑,实现劳动力资源上网,并根据本地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培训,转移一批农民进厂,实现工农互动、企农双赢。目前,全县各示范村依靠“厂村共建”模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800多人。再次是“一求一训”模式。在太子庙示范片按照“一村一本册”、“一求一培训”、“一训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案,根据各村的劳动力资源情况,结合县内外企业的用人需求,在示范片培训农民工556名,并逐步转移农民进厂务工。特别是今年9月2日在太子庙示范片组织召开的农民工现场招聘会上,仅太子庙示范片内就有352名劳动力被县内外41家企业接纳。通过培训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人”,今年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非农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工资性收入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从抓机制入手,建设新农村。一是在协调督导上做文章,推行了一些好机制。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主管部门,我们充分运用指导协调手段和督查考核机制,促进了工作的落实。一方面,推行了“量化指标”的责任机制。严格对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对农民开展问卷调查,把农民“我们需要建什么”、“需要政府做什么”等17项民意调查的情况分别反馈给乡村两级和相关部门的基础上,再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指标、责任要求逐条分解到乡村两级和各个部门,实行“量化指标”管理。另一方面,推行了“一考多评”的考核机制。先后制定了乡镇区和县直单位新农村建设考核细则,实行“一考多评”,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各级组织、各个部门的第一要务。通过狠抓新农村建设的督导考核,今年,全县编制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示范片及13个市级示范村村庄建整规划,同时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1.3亿元,硬化村干道260公里,疏竣沟渠696.8公里,新建或整修村部67个,改水39556人、改厕10700户、改厨(新建沼气池)1905户,新增电视入户20260户,完成农户居住环境全面整改18860户。二是在示范引导上做文章,推广了一套好模式。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中心,我们注重抓典型、搞示范,先期建好了一批“点中点”和“亮点户”,为大面建设提供了一套很好的模式。如在抓小区环境整治上,我们先在太子庙示范片选择3个农户居住集中的小区,集中力量做“模子”,摸索出“八个一”的“生态村”建设基本标准,然后分期分批组织各级干部和部分农户来此学习;在抓农户“三清三改”上,先在部分村选择一批积极性高、居住集中的农户先期整治,做出样板,总结出室外“十要”和室内“三有六要”的整治模式,包括晒坪怎么打、绿化带怎么建,甚至对不种“洋”草、只栽本地树等,都作出具体要求,再统一标准,逐步在全县推广。三是在总结推导上做文章,推介了一批好经验。一方面,注重经验总结。如群众投入、村规民约、村庄保洁等新农村建设的“八大机制”,都是我们集思广益、总结推介出来的;“以林养渠”、“以投促捐”、“集镇让地办公益”、“老屋晋级、新屋进庄”等一些老百姓自己想出来的筹资搞建设的好办法,都在全县得到了及时推介。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推介。借助自办刊物《新农村》这个平台,年内出专刊28期,宣传报道各类典型和经验110多个;上报各类典型和经验材料30多篇,撰写调研文章10多篇。特别是县内一批好经验、好典型在我办的总结推荐下,得以在省市新农村建设专刊上推介,其中《启用新模式,建设新农村》一文在人民日报出版社所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略》上刊载。正因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经验得到了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得到了积极宣传和推介,我县的建设模式和机制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新农村建设进入了全市先进行列。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三

    发挥三大作用  抓好招商引资
    县商务局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三大作用,切实履行招商职能,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全县共引进项目112个,到资14.3亿元,占市年计划的124.3%,同比增长39.4%,其中,引进合同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个,招商引资工作居全市第三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参谋作用,围绕项目建设服好务。项目就是生命线。为进一步抓好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年初,我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项目开发、引进和建设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制作优势项目促开发。在项目开发上,我们充分利用县内苎麻、黑杨、珍珠和旅游等资源优势制作项目,吸引投资。今年,我县有苎麻纺织生产基地、年产8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材、淡水珍珠开发与加工、西洞庭湖湿地观光旅游开发等18个重点项目经过包装后顺利对外发布。二是分头出击招商引投资。一方面抓好小分队招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分赴海南、福建、江苏、浙江、云南、武汉和深圳等省市开展专题招商,新引进了一批合同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另一方面抓好组团参会招商。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今年9月,在省会长沙举行的首届“中博会”上,我县成功签约圣鸿生物制品、金能精细化工、春天木业、正达饲料、润佰生物工程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合同资金1.71亿元,目前这5个项目进展顺利。三是主动参谋服务建项目。重点围绕促成一批续建项目尽快投产营运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协调工作。目前,金江水泥、凯帝大酒店、步步高超市和金湾购物广场等一批续建项目已相继投产营运。同时,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发挥职能作用,围绕项目企业尽好责。首先是完善招商政策。通过出台《汉寿县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签约规则》,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程序。同时,对涉及国土、税收等方面的部分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优惠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其次是实行跟踪服务。对县内在建、在谈规模项目,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的项目包保责任制,及时为项目建设服好务。如春天木业项目签约后,我们积极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相关县级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并从我局抽调专人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协调工作。再次是致力排忧解难。我们在主动协调好企业与海关、商检等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关系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县内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先后落实了岩下荣祺食品公司原材料基地面积近5000亩,帮助伟明湘旺公司到海关澄清了财务报表嫌疑,解决了天耀纸业排污渠堵塞问题,派专人协助凯帝大酒店抓好了开业筹备等工作。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工作上尽职尽责的好典型。特别是我局纪检组长李雅红在抓好全县招商引资考核验收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为外资企业搞好协调服务,通过跑省、市主管部门以及海关、商检等职能部门,为广源麻业办妥了进出口权证,为正阳化工和金诚研磨材料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研发资金14万元;副局长肖忠利蹲点县经济开发区,积极主动地为区内规模工业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副局长刘克彦抽调到县珍珠产业办公室工作后,积极围绕做大做强我县珍珠产业献计献策,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发挥主导作用,围绕项目引进使好力。为切实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导作用,提高自身招商引资水平,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建得好,我们全局上下始终坚持围绕舞活招商引资这个龙头,同心协力一盘棋运作。局长周立平放弃节假日休息,坚持一手抓全县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一手抓自身招商项目的引进,极大地激发了全局干部职工主动招商的热情,确保我局招商引资工作连年捷报频传。今年我局新引进合同投资4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合同资金2.1亿元,实际到资2200万元。其中,湖南圣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圣鸿生物制品项目到资700万元;湖南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金能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到资600万元;湖北正达饲料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立成饲料项目到资400万元;浙江客商投资5000万元的金湾购物广场项目到资500万元。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外资到位和出口创汇任务,全年实现外资到位1309.2万美元,出口创汇900万美元,基本实现年初任务目标。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四

    加大争资力度  加快水利建设
    县水利局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县水利工程多、建设投入大的特点,积极向上争资,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共争取到上级投资3893.6万元,占年初计划的432.6%,同比增加2804.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水利建设顺利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优势争资。我县争取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凭借洞庭湖区水利大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频繁的旱涝自然灾害,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为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争资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今年洞庭湖治理刹尾阶段,我们就争取到429万元国家专项资金,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0%。二是人文优势。充分借助一大批心系汉寿人民、支持汉寿建设的汉寿籍在外人士和曾在我县工作过的老领导在省内乃至国内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请他们出面为我县水利工程建设献策献力,使得一批投资项目顺利落户汉寿。其中我县洞庭湖二期治理项目从1986年开始实施一直到现在,自始至终都倾注了他们的满腔心血。三是工程优势。我县拥有3个省定确保垸、2个省定蓄洪垸、3座大型电排站、1处大型排水闸及洞庭湖区最大的分洪闸,同时南湖撇洪河还是全省三大人工撇洪工程之一,这些重点工程成为我们争取国家投资的重点对象。今年,我们以围堤湖蓄洪垸为依托,争取到蓄洪安全建设资金460万元。
    二、夯实基础争资。在切实抓好已报项目衔接和审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着重抓好了待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完善项目库。我们以“十一五”规划为蓝本,要求相关业务股室提前动手,对所有待建项目逐一进行分类汇总,并按照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做好项目申报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我局已先后制定完成了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处险、排灌设施改造、湖区血防灭螺、病险水库治理和农村安全饮水等一系列建设规划。二是建立信息网。切实加强日常情感联络,时刻与上级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各级领导建立良好关系,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如在我县实施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就得益于省移民局相关领导为我们提供了大力支持。三是保持敏感度。无论是阅读水利报刊,收看新闻节目,还是接待领导视察,我们时刻注重全方位、多视角地捕捉信息,了解政策动态,掌握投资倾向,为争资工作明确努力方向。如2005年,我们从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的一篇讲话稿中得知国家将从2006年开始全面铺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信息后,立即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农村安全饮水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迅速制定了建设规划,为我县安全饮水项目争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我县新兴乡和岩汪湖镇两处集中供水工程都得到顺利实施,同时,2007年又有175万元安全饮水项目资金已纳入国家投资计划。
    三、锁定目标争资。一是把握已有的项目。对已列入国家计划笼子的项目,为争取较大的投资份额,我们想方设法加以巩固提高。如在洞庭湖二期治理增补项目上,我们保持关系不断、坚持力度不减、维持比例不降,每年争取到的国投资金都大大超过了全市乃至省内其他兄弟县(市)的平均水平。二是争取新上的项目。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关系、采取各种办法,保证新上的项目报得出、入得围、通得过、立得项。如为确保岩汪湖排区大泵站改造项目能够纳入国家第一批投资计划,我们先后两次到国家水利部汇报,两次到长江水利管理委员会衔接,数十次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局联系,并多次派出局技术人员分赴武汉水院、省设计院协助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直至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列入投资计划。目前,该项目已正式由国家下文批复年度建设资金2665万元。三是开发没有的项目。对县内没有纳入国家投资政策范围的项目,我们着力于开发资源,全力争取。如由于我县没有大型蓄水工程,因此在争取山丘区水库治理资金方面一直是我县的弱项。为了争取到一定的水库开发项目资金,我们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软”,即采取主动找上级汇报、邀请领导来我县视察等方式,以情动人,争取上级支持;“硬”,即按照有关要求充分做好项目申报和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多方衔接协调,今年我们已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完成了江东市、颜家庙两座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和喉咙管等14座小型水库的可研与初设,争取这些项目能够早日挤入国家投资“笼子”。
    四、诚信管理争资。我们在积极争取上级投资的同时,严格做好所有在建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规范有序,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的信任,也为争资工作持续进行奠定了基础。一是严格执行项目“三制”。对所有建设项目均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定认真落实了项目“三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质量监理制,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二是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在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坚持按工程建设进度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并且做到先核实工程量,经集体研究后再拨付项目款,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杜绝多拨款少建设的问题,更没有出现挪用、截留、挤占项目资金的现象。如今年国家财政部委托海南省财政厅会计事务中心对我县部分国投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后,对我局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严格确保工程质量。要求所有在建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合同施工,监理人员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责成立即整改,严格确保工程质量。如在实施马家铺至接港大堤护坡工程过程中,我们发现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垫层处理,当即责令施工单位全部进行了返工重建。四是严格竣工验收程序。项目建成后,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投资、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及施工方案全面进行了竣工验收。今年经我局验收合格的蓄洪安全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项目,在省、市组织的复检中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五

    推进改革创新  构建和谐局面
    县房产局

    2006年,我们局务会“一班人”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履行部门职能,切实强化服务意识,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实现了我们年初制定的“三保”目标,即保稳定、保工资发放、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全年各类收入突破300万元,上缴各类税费35万元,为全局干部职工投保40万元,保证了全局133名干部职工的工资以及各项补贴的正常发放,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单位”荣誉称号,被市房产局评为全市房地产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红旗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内部改革,增强发展后劲。2006年,我们在巩固前两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从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实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通过自愿申请和竞聘上岗的办法,对25名同志实行轮岗,局里为其发放基本工资,鼓励他们外出发展。目前,这25名同志都在外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一举措,不仅全年为局里节省开支近15万元,而且对在家上班的干部职工触动很大,切实增强了他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深化财务制度改革。以前我局有实行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6个,由于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工作中常常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很难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而且随意性较大,收费讲人情,优惠没标准,乱开支的现象较为突出。鉴于这一情况,局里决定将6个下属单位全部撤销,合并组建成新的“产权服务中心”,其财务由局里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彻底堵死了以前管理上的漏洞,增加了经济收入,减少了费用开支,与去年相比,财务制度改革后增加收入35万元,增长了23%,节省开支15万元。通过以上两项改革,我局真正取得了“经济效益上有收获、干部职工中有好评、内部管理上有力度”的“多赢”效果。
    二、拓展业务空间,提高经济效益。我们房产局虽然在2003年改为了全额拨款单位,但县政府仍按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前些年基本上是以房租收入来维持正常运转。五年前,年房租收入可达180万元,而且当时人员数量较少,工资水平较低,房租收入完全可以维持机关的正常运转。但近几年随着县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我局直管公房越来越少,现在房租收入每年仅35万元左右,加上人员数量急剧膨胀,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机关运转困难加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我们开动脑筋,广辟财源,在乡镇的房产业务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加强了与乡镇城建、国土、信用社等有关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部门长效合作机制,理顺了乡镇产权产籍管理体制,全年实现乡镇办理产权登记、交易和抵押等业务收入90多万元,同比增长52%。
    三、完成“八件实事”,情系弱势群体。一是建设经济适用房。作为省政府的“八件实事”之一,今年市政府向我县下达了建设县经济适用房2000m2的任务。为了圆满完成这一任务,我局年初就制定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职责,并指派一名班子成员专抓此项工作。我们本着“合理规划,按时保质,经济适用”的12字方针,精心选址,合理规划设计,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位于东润花苑2280m2、投资13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已于12月中旬全面竣工,经市“八件实事”考核办验收合格,无论进度还是质量,均居全市各区县(市)前列,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好评。二是建设廉租住房。我局目前管理直管公房约2万m2,居住的都是县城内的弱势群体。这些房屋的结构非常简陋,已形成了大批危房,存在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和消防隐患,而且严重影响市容。鉴于此,我们经集体研究,报请县政府批准,计划在三年内分期分批对县城内近2万m2危旧直管公房进行置换改造,计划在东门外征地10亩,投资1000万元修建一个2万m2的廉租住房小区。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广大弱势群体住上宽敞、明亮、方便、实用的新房,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而且将有效消除安全和消防隐患,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也可减少房产部门的维修费用,增加房租收入。
    四、服从县内大局,服务社会各界。一是千方百计保稳定。我局有涉军人员近30人,其中有一名转业士官两年前曾是县内牵头人物,经常组织部分涉军人员上访。对此,我们在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实行贴身包保的同时,想办法对其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动员各方面力量做他的思想工作,通过多方努力,目前他已成功转化。一年来,全局无一涉军人员参与上访活动,为维护全县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全心全意搞服务。一方面,着力为县内招商引资企业和改制企业提供优越的经济环境和优质服务,尤其是在为县内企业办理产权登记及交易抵押等业务中,我们在收费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优惠了近60万元。另一方面,竭诚为县内重点工程建设服务。如在汉南路的拆迁工作中,我们成立了拆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一名副局长负总责、专门抓,全年的拆迁工作中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和闹事事件。同时,我局的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联点等工作,都能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主动作为,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六

    发挥职能作用  搞好城乡建设
    县建设局

    2006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品牌兴县”主战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城乡建设,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8400万元,同比增长4倍,建筑市场活跃有序,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城镇品位明显提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市建设局的充分肯定,被授予“全市建设系统红旗单位”、“全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规划为龙头,推进城乡发展。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和加速“汉太融城”步伐的总体要求,我们切实履行工作职能,认真组织编制和实施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镇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抓好县城详规修编。通过加强与详规设计单位的沟通交流,督促设计单位按期完成了县城六大区域10平方公里的详规设计,使县城区详规覆盖率提高到65%。特别是为搞好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银水湖综合开发,我们抽调精干力量,如期完成了修建性详规方案的比较和银水湖现场的调绘工作,明确了规划建设具体要求,进行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分析,现已有3家投资商递交了设计方案并经过了专家评审,2007年有望正式启动。二是严把规划审批关口。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规划宣传活动,编印宣传资料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100多条,出动宣传车60多台次。通过广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规划即法律”的认识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同时,始终坚持集体审批制度和“一书两证”及“规划联审、专家论证、批前公示、跟踪检查”制度,按照县城区近期建设1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不得零星建房的要求,严把规划审批关,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确保了县城建设按规划实施。三是精心修编村庄规划。为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克服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等诸多实际困难,加班加点完成了县域村庄布点规划、19个市级示范村和太子庙示范片村庄建设规划,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平时两年的工作量。此外,还指导完成了罐头嘴镇总体规划和汉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其中汉寿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5平方公里达到控规深度。
    二、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县城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城镇建设要坚持扩容提质并举”的工作思路,我们认真制定了城镇建设项目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城建项目招商活动,主动协调各方关系,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县城各项工程建设。一年来,县城基础设施投入5300万元、房屋建设投入3.5亿元,是近年来我县县城建设开工项目最多、投入资金最大的一年。具体来讲,我们主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了以下七大工程建设。一是出城口二期工程。总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1.5万平方米路面硬化、1400平方米下水道铺设及桥梁扩改、路灯安装和人行道铺装等工程,实现了按期竣工通车。二是汉南路建设工程。总投资4000多万元,全长1580米,路宽40米,从征地拆迁到竣工通车仅用了11个月时间。三是五里桥综合大市场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占地18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1.1亿元,现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年内完成投资1500万元。四是为民办实事工程。组织新建改建公厕12座,改造小街小巷13条,完成投资140万元。五是水厂建设工程。启动了太子庙水厂扩改工程,完成投资238多万元。同时,三水厂二期工程和太子庙水厂建设项目经报国家发改委立项,已争取国家投入350万元。六是商业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龙阳大酒店、金湾超市、汽车总站建设等重点工程现已建成开业或投入使用。七是绿化工程。投入50多万元完成了龙阳大道绿化隔离带改造工程,换栽灌木花草9300平方米。通过七大工程建设,县城功能日益配套,县城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以依法为前提,规范行业管理。一是开展培训整顿。组织开展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学习月活动,并将与履行本局职能有关的120多条法律依据编印成册发到各股室站队,还在《汉寿政报》上进行了登载,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规范行政审批。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将三层以上或2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及投资30万元以上的装饰装潢工程,纳入了工程报建范围,全年共办理工程报建手续38宗,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工程报建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率和施工许可证办理率均达100%。三是强化招投标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208号文件精神,彻底废除由建设业主确定入围,排除潜在招标人的违规做法,对标的100万元以下的工程实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中标法,并主动邀请县纪委、检察院、审计局等监督机关对招投标实行全程监督,有效杜绝了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全年招投标工程12项,招投标率达100%。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推行工程质量公示制度。全年受监工程44个,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建安量1.4亿元,其中竣工验收工程18个,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验收合格率100%。在即将竣工和已经竣工的工程中,已申报市优工程6个、省优工程1个。五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以全面推行钢管脚手架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服务,全年安全生产受监工程37个,建筑面积16.67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其中8个工地被评为市安全文明工地,3个工地被评为省安全文明工地。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安监工作和质监工作会分别在汉寿召开,给予我局极大鼓励。
    四、以服务为宗旨,塑造一流形象。一是着力加强行风建设。全面传达贯彻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开展建设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大力宣传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八荣八耻”内容张贴到全局每间办公室,当着干部职工的座右铭,认真组织开展“‘八荣八耻’大家谈”讨论活动和“我为建设事业添光彩”演讲竞赛活动,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勤政为民、争做贡献,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二是深入开展创优活动。我们以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经济环境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县人大组织开展的十家职能部门创优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坚持每月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周前会讲评制度,并将创优活动纳入了岗位责任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在全局上下营造了一种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局机关各业务站室同志经常深入金能科技、龙阳国际大酒店、五里桥大市场、血浆采制站和太子庙大市场等项目建设工地,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受到投资商的一致好评。我局服务企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成功经验,先后被《常德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三是全面完成改制工作。县建安公司破产改制是县政府年初安排给我局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为此,我们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一系列程序性的复杂工作。目前破产改制两个置换已顺利进入刹尾阶段,企业职工领到了置换金,退休人员领到了退休工资,拿到了医保卡之后,交口称道建设局是企业职工的好娘家。至此,我县建设系统继县建筑公司、县建材公司、县设计院之后,又完成了全县唯一一家国营建安企业改制工作,为我县建安企业改制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四是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行政性收费一律由政务中心捆绑收费,服务性收费按照县物价部门核定的最低标准收取,同时不折不扣地执行县委县政府免收有关项目规费的决定。低廉的收费和优质服务,使我局形象大为改善,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2006年全县县直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测评中,我局位列第6名,比上年前移16位。五是注重服务建筑企业。认真做好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和建筑劳务分包公司资质申报工作,先后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经理复查195人,申报建筑劳务分包公司7家,2006年我县建筑企业完成县外产值6.3亿元,居全市前列。认真实施合同备案制度,切实保护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报建工程项目合同备案率达100%。积极开展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培训鉴定工作,先后培训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等七个工种技术工作410人,考试鉴定合格率达100%,上岗率达96%。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七

    做强广电产业  服务新村建设
    县广电局

    2006年,我局着力突出“做强广电产业、服务新村建设”这一重点,发展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3万户,年创收340多万元,新增税费17万元,并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问题,取得了“投资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社会效益好、行业反响大”的显著成效,受到省广电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有山西吕梁、福建福州、湖北公安和浏阳、沅江、宁乡、澧县、安乡、石门等省内外十多个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取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行政推动上下劲。今年来,我局坚持把实施无线数字电视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程被列入全县“十件实事”之一,并纳入了今年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相关县级领导挂帅的专门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多次召开乡村党员干部大会和各类督办会,确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干部责任。酉港、鸭子港、聂家桥、月明潭和新兴等乡镇坚持把年度发展任务与办点乡干部年终考核挂钩,毛家滩、大南湖和文蔚等乡镇把实施数字电视工程纳入各村“双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宣传发动上着力。为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局党组“一班人”坚持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主动拜访乡镇领导,深入走访干部群众,注重在不同的地点和场合,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这一新生事物。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期间,我们还在会场设立了宣传展示台,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全年累计张贴宣传标语1500多条,悬挂横幅80多条,发放用户资料近万份。此外,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汉寿新闻》、《今日视点》栏目及汉寿互动频道宣传报道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节目信息30多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在开发带动上用功。发展农村无线数字电视是目前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最有效的途径。为了让农民群众能够看上多套高清晰电视节目,我局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切实提高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一是实行“联姻”开发。针对农村线长面广、广电工作人手不够的现状,我们注重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的作用,积极寻找“试点”合作伙伴。今年元月份,岩汪湖镇红菱湖村成为全县农村完成数字电视试点村后,党支部书记刘光明积极动员村干部协助安装,不到一个月时间,全村就有180多个农户安装了无线数字电视。二是鼓励集团开发。积极动员各新农村示范点村采取“捆绑”开发的模式,发展本地无线数字电视业务。大南湖乡金盆岭村有农户258个,现已入户228个,入户率达88%。今年4月,毛家滩乡东岸村南竹组在群众代表的积极倡导下,全组47户统一装上了无线数字电视,入户率100%。这些村、组集团用户的开发,为全县发展无线数字电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坚持典型带动。全局干部职工身先士卒,主动向亲朋好友推荐无线数字电视,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无线数字电视带来的乐趣和变化,从而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连锁效应。如大南湖乡金盆岭村七组种田大户胡旺品现承包水田40亩,原来只知道苦干蛮干,安装无线数字电视后,他经常收看中央七台有关推广优质稻的节目,深受启发,今年从省农科院引进水稻新品种杨2优6号,每亩单产达到1400斤,全年实现纯收入2.7万元。
    四、在服务促动上作为。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服务质量视为无线数字电视发展的生命。在硬件建设上,先后投入1800多万元完成了前端机房设备、铁塔升高、天馈系统改造以及用户终端的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县内无线数字电视开发的需要。在设备安装上,我们始终做到“三多”,即:在确定天线位置上多选点,找准最佳位置与角度;在走线和天线的固定上多方到位,该钉的一定钉牢,该扎的一定扎好,该封的一定封死;对用户资料多记。同时,相继健全完善了“定期回访用户制”、“(乡镇业务员、片区经理、公司本部)三级用户故障投诉制”、“故障处置制”等一系列管理服务机制,确保服务及时、到位。今年6月份,在无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高峰期,我局又派出3名局领导和8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和农户家中,广泛开展“六月质量活动月”活动,由技术人员逐户排查,现场解决问题。活动结束时,三个专业技术班子又交叉进行“质量活动月”验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全县1.3万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无一退户和扯皮。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八

    关注民生民利  共促社会和谐
    县民政局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关注民生民利,努力加强社会保障,全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低保今年争取中央资金759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19万元,发放低保金922万元,享受低保12.68万人次;农村低保于2006年10月全面启动,确定对象3133户、9517人;农村五保供养金标准从今年元月开始由过去的年人平540元提高到825元,共改扩建乡镇敬老院9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441人;按季进行农税网打卡发放农村特困和农村低保资金近50万元;从关注弱势群体出发,大力搞好城乡大病救助工作,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0万元,救助对象近300人;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共发放救灾救济款107万元,棉被410多床,衣服4000多件,春夏荒又发放灾害救济款80万元,救助人数达10万人次,使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落实政策不走样。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此,我们始终坚持紧跟上级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一是狠抓宣传发动。对于上级出台的每一项社会救助的相关政策,我们都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吃透政策。并通过电视、会议、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使上级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健全救助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初步建立了以城市低保救助、农村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援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从而使我县救助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坚持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对于城乡低保救助和医疗救助的审批,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从村(居)委会、乡民政办到县救助局,做到层层把关,各司其责,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同时,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在调查审批程序上严格了“主动申请、表格填写、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等四项制度,对所有救助资金全部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银行发放。
    二、立足县情抓重点。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的同时,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了重点群体救助工作的落实。如城市低保方面,对城市低保对象用电、用水、子女就读、就医等制定了明确的优惠标准。在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启动了“三个一工程”:即建立一家慈善药店、一家低保爱心超市、一家低保定点医院,力争让城乡低保户购药、购物、住院享受优惠。目前,已确定益丰大药房汉寿中心店为定点慈善药店,城乡低保户购药将享受8%的优惠。定点医院和低保超市正在协调和落实中。在救助特殊困难群众方面,重点解决了失地农民、国营农场转非职工、春禁渔民、涉军群体、两劳释放人员等一批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今年来,在扩大救助对象覆盖面上,将救助对象由原来的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户及其他临时救助对象进一步延伸到了农村低保、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28.6万元。
    三、加强督查保成效。为了将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切实加大了相关工作的督查力度。一是抓好联合督查。今年8月,我们会同县“关注民生解十难”督查组对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及救助体系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督查,并下发了督查通报,对财政预算资金不到位、救助效果不明显、救助体系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二是抓好重点督查。县里多次就解决“城市低保对象低保资金偏低的困难”和“解决城乡特困家庭医疗困难”等问题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如何落实预算资金、相关责任人和责任时间等问题进行全面督导,确保了医疗救助目标的实现。三是抓好专题督查。今年10月,县民政局纪检监察室、县社会救助局成立了专门的检查组,对乡镇、社区居委会的低保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确保了资金的规范使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督查督导,全县社会救助工作不断朝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迈进。
 

    2006年工作巡礼之二十九

    打造体育品牌  建设体育强县
    县体育局

    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品牌兴县”主战略,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着力打造体育品牌,全力建设体育强县,成功实现了竞技体育连续四年保持“全省三强、常德第一”的领先地位,连续四年被市局评为“红旗单位”,群众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至今,先后在省级以上大赛夺得金牌80多枚、银牌和铜牌100多枚,皮划赛艇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一类后备人才基地,今年我县被省龙舟协会授予“湖南传统龙舟之乡”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争取各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一是争取领导重视。坚持向各级领导多请示、勤汇报,努力争取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帮助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近两年来,我县水上基地建设、教练员工资上卡、国民体质监测和打造龙舟品牌等重大问题都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了妥善解决。二是争取部门协作。坚持与教育局、老干局、财政局等部门多联系,多沟通,形成了一种坦诚交流、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如对县教育局举办的体育赛事,我们总是有求必应,特别是在今年全县教职工篮球运动会期间,由于人手不够,我局包括局长在内的班子成员都上阵担任了一线裁判。在今年全市老干门球赛期间,我们与县老干局通力合作,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三是争取学校合作。县体校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县内各级各类学校。为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经县政府研究同意,我们起草下发了《关于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奖励办法》,全县先后有1名校领导获得“全国先进体育工作者”光荣称号,17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30多位教师和21所学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和奖励。我们的不懈努力换来了有关学校的真诚合作。如我县水上运动基地和摔跤柔道基地分别设在县二中和县一职中,两所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给予了特别关照,并针对优秀运动员出台了减免学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四是争取社会支持。我们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坚持用奖牌说话,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大力支持。县龙鸿建筑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县移动公司和正阳化工厂等单位和企业,纷纷主动提出赞助体育事业,许多学生家长也竞相把子女送到体校就读,为打造我县体育品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二、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内部潜力。一是靠“傻子”精神鼓舞人。特别是一线的教练员勤勤恳恳育人,成天和运动员们吃住在一起,在比赛训练的关键时刻,有的教练员常把自己的爱人、父母接到一起,帮助运动员洗衣做饭;有的还让出自己的房间,让运动员睡好觉。没有正规的训练器材,他们就自己动手制作土器材,把石头磨圆做杠铃,用废旧自行车轮胎做蹬力器和拉力器,供运动员训练。二是靠民主管理团结人。对于全局重大工作决策,我们坚持民主决策,举手表决;对于干部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坚持认真研究,合理采用。三是靠真心解难留住人。政治上优先考虑积极进取的青年骨干,经济上优先照顾最辛苦的一线教练。如县体校原来只有4个工资入卡名额,我们全部优先给了一线的骨干教练员,今年又为另外9名教练员办理了入卡手续,并且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按时足额给每位教练员每月补助150元的岗位津贴。十运会冠军廖蓉的启蒙教练韩龙,他的爱人原来在衡阳工作,夫妻两地分居,我们为此多次找到县政府领导,特批解决了调动问题,帮助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打造体育品牌,彰显综合实力。一方面,打造两大基地,强化竞技体育品牌。为了改变我县业余体育训练条件艰苦、设施简陋的现状,我们积极采取向上争资、干部集资、建筑商带资的方式,投入20万元建成了有真正院落和校舍的青少年业余体校,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全县水上运动人才基地,设有赛艇、皮划艇两个项目。同时,由县体校提供训练器材、县职中提供训练场馆,创建了摔跤、柔道基地。经过三年的打磨,两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成效逐步显现。在连续三年全省摔跤柔道常规赛上,我县运动员共夺得金牌20多枚,奖牌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培养和输送了全国城运会及十运会冠军廖蓉等多名优秀运动员,目前在省队集训的汉寿籍摔跤运动员达13人。另一方面,打造传统龙舟,升级群众体育品牌。为引导汉寿龙舟走向正规化,我们制作了宣传汉寿龙舟的光碟《汉寿龙舟》,并在省市媒体加大了宣传汉寿龙舟的力度。今年先后派8人次参加了国家及省举办的龙舟裁判培训班。今年6月,又成功组织11支传统龙舟队和1支标准龙舟队,参加在柳叶湖举行的湖南泛洞庭湖龙舟争霸赛,一举包揽传统龙舟竞赛的前11名。在今年省龙舟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议上,我县被授予“湖南传统龙舟之乡”称号,县政府副县长马志列被推举为湖南省龙舟协会副主席。
 

    2006年工作巡礼之三十

    强化电力保障  服务经济发展
    县电力局

    2006年,我局坚持把服务“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和“品牌兴县”主战略作为全局工作的着力点,全面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切实强化用电安全监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突出了三个重点:
     一、在提高供电质量上,突出了“网改”这个重点。按照电力“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我县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着力狠抓了三个方面的改造。一是狠抓主网改造。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110KV汉寿变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换了所有10KV以上的陈旧开关和21个中置柜,新增了一台31500KVA的主变。通过改造,龙阳镇、株木山、太子庙、毛家滩和沧港等10多个乡镇的可靠性供电得到了有效保证,县城区因负荷不足而轮流拉闸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为切实优化工业园区的招商环境,今年我们还在汉寿经济开发区天星村新建了一座二进八出的10KV开闭所,极大地满足了园区企业的用电需求。二是狠抓城网改造。先后在城区新增配变27台/9375KVA,改造4台/1430KVA,新架10KVA配电线路16条13.81公里、低压主干线10.66公里,对3180户居民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有效提高了城区供电质量。今年,我局城区电力110接警1075次,比去年减少419次,故障率下降了1/4。三是狠抓农网改造。在国家停止向农网改造提供贷款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酉港、沧港、月明潭和罐头嘴等乡镇部分用电困难村的电网改造。同时,为配合全县新农村建设,我局投资近20万元,更新改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配变3台,新架高、低压线路3.2公里。此外,为解决农村困难户的用电问题,我们发动全局员工踊跃捐款,解决了全县87个无电农户的用电问题,真正实现了全县农村“户户通电”的目标。
    二、在确保用电安全上,突出了“预防”这个重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印制3000幅电力安全知识扑克、1000余张挂图发放到乡村和企业,并与县电影公司签订了在农村和企业播放100场用电安全知识电影的合同。同时,严格执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供电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对县内计划停电、临时停电检修等情况,都通过县电视台提前对外公布,并电话告之重点客户。二是严格操作标准。狠抓了电力线路、设备的定期巡查和缺陷处理,出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设备操作标准,强化了对施工、抢修、检修等工作时限的考核奖惩。在年初才松堂制药厂迎国检期间,因相关电力设备烧坏而导致停电停产,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组织员工连夜出击,冒着严寒紧急排查抢修四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排除故障恢复了正常供电。鑫源纺织厂因内配电室出现故障,导致全厂200多名工人等电复工,获悉这一情况后,我们迅速派三名正在休假的技工前往支援抢修,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证了该厂及时恢复生产。三是加强综合整治。经常与县安监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先后对县内16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用电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有效预防了影响供电安全与地方稳定的事故发生。特别是在重点企业的用电安全管理上,我们经常派人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用电上存在的问题。今年6月,我局总支副书记周瑞友到金泰阳纺织有限公司调研时,发现该厂一台400KVA变压器长期低负荷运行,当即向该公司建议改用了一台200KVA变压器,该变压器运行七个月来,共为该公司节约生产成本万余元。
    三、在加强队伍建设上,突出了“服务”这个重点。一方面,严格内部管理。年初,我局成立了由主管营销的副局长任组长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和《“三工”调度十项措施》等10多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优质服务手册,做到全局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同时,积极推行“创优”工作责任风险抵押金制度,即:局二层骨干每人每年抵押2000元,一般员工每人每年抵押800元,对“创优”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人员,其个人抵押金全扣,这样有效杜绝了“电老虎”索、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原局属的多经电建公司进行了剥离改革,新组建起了只有靠服务、靠技术和靠竞争才能赢得市场的民营公司,切实规范了全县电建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随着落户汉寿企业的增多,我们坚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真正办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为了缓解县经济开发区日益严峻的供电压力,我局投资110万元为开发区新架设了两条10KV专线,并在负荷紧张时采取“限电协商”的办法,积极帮助企业调剂生产用电量,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的后顾之忧。今年8月16日,投资2000多万元的金江水泥在开机投产时,由于公司电工将一组继电器接反,导致厂内一台1250KVA的电机无法启动,我们闻讯后迅速派人对其设备进行了认真检查,很快排除故障,为该公司增加产值50多万元,公司董事长还亲自为我局送来了“真诚的服务,无私的奉献”的锦旗。此外,为切实减轻农民群众在农排电费上的沉重负担,我们对两大电排和60余处农村机埠实行分谷分时计量改造,仅两大电排每年就可减轻农民水电费负担400余万元,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2006年工作巡礼之三十一

    强化教育管理  提高办学水平
    县第三中学

    我校有着50多年的建校历史,现有教职工138人,在校学生2200多人,现已成为常德市示范性高中、湖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试点学校和湖南文理学院教学实验基地。近三年来,我校高考本二上线人数累计达到106人,先后有5名学生被空军学院录取,其中今年高考本二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破突40人大关,先后被授予“常德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湖南省绿色学校”和“湖南省诗词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格内部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始终把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管理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了领导带班、教师查课和封闭管理等三项管理制度,对校级领导、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领导坚持24小时轮流带班,在多转、多看、多问、多谈中全面督查教育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广大教师坚持课内一心上课,课外精心备课,课后及时辅课,每月底将上课、备课、辅课情况及学生测评情况上交教务处。严格实行全方位管理模式,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从到校到就寝实行全程陪读,确保学生安心、学校放心、家长省心。通过上述措施,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2006年高考本二上线43人中,4人被中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录取。此外,4名学生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二、三等奖,6名学生在全省校园文学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10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校刊《目平湖》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刊物。在推进教学教研方面,学校成立了教科室,今年先后编辑出版教师论文集3部,开发校本教材3册,其中《社区文化》一书以丰富的人文典故、独特的乡土人情、优美的文辞色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今年全校先后有45篇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其中省级14篇,市级13篇。尤其《应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引领高中地理教学》、《校园文学发展之我见》、《实施民主管理 创建和谐校园》等篇以及教研课题《农村完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分获省级二等奖,《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一文获市级一等奖。
    二、着力诗词教化,兴办特色教育。今年来,在县教育局、县文联和县诗词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充分发挥“中华诗词之乡”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诗词教育”这一特色品牌,坚持用优美的诗词教育人,用良好的诗风感化人,让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得到了本土文化的充分滋养,全校师生吟诗、学诗、作诗蔚然成风。全年共整理编著《海天一色》、《九月火》、《青鸟吟诗》和《深秋偶拾》等教师个人诗集4部,学生诗作《目平湖诗选》1部,共计10多万字。今年11月,在全县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诗教”育人的特色经验在全县推广,我校因此并被湖南省诗词协会授予“省级优秀诗教单位”称号,省诗词协会副主席为我校作了“三湘名校、崇诗尚德”的亲笔题词。同时,学校在音乐、体育和美术等艺术类科目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有1名学生在“全国书画大赛”上获青少年组一等奖,2名学生在县“宗辉建筑”杯读书演讲赛中获一等奖,1名学生在全县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特等奖,我校还在全县中小学生迎新年文艺汇演中夺得了中学组团体一等奖。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环境育人。为改善学校的硬环境,今年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高标准学生公寓;投入15万元新建了3个花园,使学校大小花园增加到8个,校园绿化率达到55%;投入4万余元新建文化墙700余米。在改善软环境方面,学校通过采取大力宣传、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操。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湿地记者活动和“三报”活动。今年,在我县举办湖南旅游节汉寿县分会场活动期间,我校组织100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环保行动,共分发各类资料10多万份,发行《目平湖》等校刊5000多册,制作标语条幅20多条,服务会场卫生20多天。7月份,学校环教办与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联合,积极开展湿地记者行动,全校有89名学生参加。先后采访了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青山湖垸、龟山和逐鹿苎麻纺织厂等景区和企业,共采集环保照片304张,撰写调研报告12000余字,为我县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20多条。此外,以班为单位,以“我与环境”为主题,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两次以上“黑板报”比赛活动,一次以上“手抄报”评比活动,并以学校教科室主办的《三中快报》为载体,全面报道学校、社会环境保护情况,先后有2篇环保方面的文章被省级以上杂志转载,其中我校《目平湖》环教专刊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和湖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的充分肯定。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网站由中共汉寿县委组织部主办 备案序号:湘ICP备11014875号
地址:湖南省汉寿县体育路9号 邮编:415900 联系电话:(86)736-2859663
日博365网址 ©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